部分地区目前却将小水电整治变成不加区分的“一刀切拆除”,给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均造成很多不良后果,亟须重视,尽快纠正。
小水电于“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小水电的生态影响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部分小水电站出现的问题是不是不能解决的“生态之祸”?我国小水电是否已“过度开发”?这些问题亟需科学理性的思考和回答。
必须尽一切可能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已通过将福岛核电站存储的123万吨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日本环境大臣表示“除了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稀释,日本已经‘别无选择’,希望周边国家能够理解”。此消息一出,顿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文|王亦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南方洪灾,举国关注。 2020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强调“我们要培养强大的抗御灾害的能力,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够摸得到自然规律”,指出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要尊重规律、讲究科学、注重章法、促进人...
正确认识我国严重洪旱灾害频发的根源并尽快修补防洪抗旱能力上的重大短板,已是刻不容缓。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 王亦楠 今年夏季汛期,长江上中下游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也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为了回应社会各界对三峡工程的高度关切,《中国经济周刊》于2020年7月7日特别组织了“三峡大家谈&...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 王亦楠 今年夏季汛期,长江上中下游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也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中国经济周刊》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国三峡集团总工程师张曙光、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 王亦楠 今年夏季汛期,长江上中下游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也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中国经济周刊》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国三峡集团总工程师张曙光、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
南方水灾,举国关注。 随着汛期来临,长江上中下游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此时此刻,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再次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 三峡大坝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如何确保重大核事故不要在我国国土上发生,应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一项艰巨而持久的重大任务。
水电开发直接关系着我国的水安全,当前亟须从国家层面明确水电开发对维护国家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替代的重大战略意义,纠正水电开发“过度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弊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尽早摆脱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制约。